太原租车:山西“三都古城”湘峪城堡怎么去?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除了像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那样的世界文化遗产之外,尚有许多不为人知或鲜为人知的原生态古城堡村落,很是值得探寻和玩味。位于晋东南的沁河古城堡村落群,就是这样的典范:这些古城堡大多没有开发,很多村子不通车,也没有路标指示,如果不向当地人问路很难找到,而且有些村落人烟稀少,颇有些“废村”之感。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一个个原汁原味的、没有商业气息的古朴村落。
         在“三都古城”湘峪城堡,一旦城门被攻破,守城士兵可立即关闭两道侧门,更可站在城墙上用弓箭、滚石、擂木等攻击敌人。
         湘峪三都古城位于沁水县东南部,它距离沁水县城58公里。湘峪古城被青山绿水包围着所以域名为湘峪,“湘”字有水,“峪”字有山。所以称湘峪三都古城有它一定的寓意。湘峪古城紧临泽州县和阳城县。它距离阳城县管辖的西庄上村仅三里,距离泽州县管辖的半坡村也不过五里之邀。所以这里有“鸡叫一声听三县”的美誉。
          湘峪三都古城修建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竣工于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距离现在有375年的历史了,它是明代万历年间政治家、军事家孙居相、孙可相、孙鼎相一代名臣的故里,为太行山区最为雄伟的城堡式村落。
   沁河在武安村向东折了一个90度弯,绕了武安村半个圈,与它的一条支流在村东南相汇成Y字形,3个古村落被两条河分隔开来,武安在北,尉迟在西,屯城在东,互相隔河对望。屯城相传是当年秦将白起的屯兵之地,《史记》中有“白起攻赵,拔光狼城”的记载;尉迟则因为唐将尉迟恭而得名;
  
        那么,武安是否也与白起称武安君有关呢?我们不得而知。两千多年过去了,这些被山川河流环抱的古村落渐渐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守护家园的,只剩下那些恬淡的老人和古城墙遗址了。
        因孙鼎相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又任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其故居便称“三都堂”,湘峪古城又为其亲自主持修建,所以湘峪习惯上又被人们称作“三都古城”。湘峪,原名相谷,因为村周山环水绕,故而在村名中加入了“氵”和“山”,是谓湘峪。湘峪“三都古城”东西长280米,南北宽100-150米,占地面积约32500平方米。它四面环山,风景优美。远望去,屋依着城,城偎着山,粗犷雄伟,享有“中国北方乡村第一明代古城堡”的美誉。
        湘峪古城建于明末崇祯七年,分内、外两城。内城主要环绕村中民居。外城墙则依山势而建,高5-25米,宽4米,周长约760米。外城辟有三门:东曰“迎晖门”,西曰“来奕门”,南曰“宸薰门”。南城墙沿村前溪流走向,在岸边悬崖峭壁上砌砖垒石,建有角楼、藏兵窑洞、马厩、马夫居住窑洞以及挡水墙等,窑洞的建造同样因地制宜,上下层叠,相互联通,既可屯兵,又可储存兵械,大大地提高了防御能力。而这层层密密的城窑,也为湘峪古城得了另一雅号——“蜂窝城”。
         湘峪村中的建筑规划布局为“棋盘式”,东西向两条大街和南北向九条巷道将其分割有序。村中古民居保存尚好且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都堂、双插花院、帅府、天绘图院、棋盘四院、金鸡院、望景楼、绣楼、书房院等。
         要论湘峪古宅,当然首推"三都堂",这不仅仅是其主人孙鼎相的声望和在村人中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还是由于它本身建筑的独特性。由上悬"文武衡鉴"匾额的东南角门西折而进,不几步就到了"三都堂"的正门,正门木刻匾额上为"四部首司",匾额下部则记载:"吏部稽勋司郎中、前文选考功验封稽勋暨礼部仪制司各员外、礼部主客、兵部武选、工部营缮司各主事孙鼎相第"。"三都堂"的正房名曰"了望楼",俗称"看家楼",楼共五层,高约20米,面阔三间,以条石为基础,条石上则通体青砖砌 筑,硬山楼顶,覆以灰瓦,巍峨耸立、雄伟壮观,在整个村居中无疑是鹤立鸡群。它的外墙以极具艺术性的垂花门式砖雕装饰拱形楼门及窗子,简洁、大方,是湘峪明代古民居的一大特色。
         "双插花院"是湘峪村又一座很有特色的院落。该院主楼坐北朝南,院子东北、西北角各建四层高楼一座,而正北中间堂房却只建三层,形成两边高、中间低的高低错落样式,其外观恰似一顶古代双插花的官帽,因此便被称为"双插花院"了。
         另外,村中的主要院落还有:曾经专供文职人员办事,既可查询赋税图册,又可裱糊字画作品的"天绘图"院;进士赵鸿猷的宅第;还有兼做城崖藏兵洞出入口的"延秀"院;还有"帅府"、"凝瑞气"院、"祖履考祥"院、"学恕求人"院、"理循乐"院等等。
         在湘峪村内外,建有许多的寺庙。城西有东岳庙,山神庙,如今东岳庙已被村民改称为关帝庙了。城东建有张公庙、岳飞庙、鸿门寺、清心庵。城内还有上佛堂、下佛堂。另外在村东半山腰上有孙鼎相墓地。
 
         古堡东西长280米,南北宽100——150米,面积约32500平方米。是一个完整的城堡式建筑。古城依山而建,分为内城和外城,城内主要建筑由东西向两条街和南北九条巷道将其分割有序。现存主要建筑有三都堂、帅府、十大宅院、大小男院等民居建筑以及寺院、祠堂、私塾等公共设施。另外还有孙居相墓等。
         湘峪高楼为同时代的高楼中最早的,比皇城河山楼,郭峪豫楼均早一些,对明末的农民起义军大破坏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南距皇城相府仅6公里,古建筑保存尚属完好,值得一观。
湘峪村过去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因此城堡的规模并不大,南北长近300米,东西宽约100余米,面积3万余平方米,与灵石王家大院、碛口西湾民居面积相当,略小于阳城的皇城相府和砥洎城。
        湘峪古城城墙建于石壁和陡坡上,高度在十余米至二十余米之间,显得极为高大宏伟。站在远处仰望古城,可以看到城墙和城内房屋上的拱型窗孔,密密麻麻,有如蜂窝,民间谓之“蜂窝城”。古城共开三座城门,西门已毁,现存东门、南门。涉过湘峪河,爬上平行于城墙的坡道,便进入了南门,坡道在门内呈直角形,拐了一个弯后继续爬升。门洞里面建有一堵石墙,位置和作用与民居中的影壁相似,南门的“宸薰”门匾并没有出现在门外,而是镶嵌在这堵石墙上,这在山西众多古城、古堡中尚属孤例。这样做的原因,据说是出于风水上的考虑,同时在军事防御上也有一定的作用。外来者从对面樊山的制高点或是远处其他地方是找不到南门的,因为门洞上没有门匾,而城门和门洞内的石墙,从远处看在视觉效果上已经合为一体,仿佛是一段完整的城墙。  
     湘峪城内的街巷为“五纵三横”的棋盘式格局,不过,这些街巷大多并不是笔直延伸、相互垂直,而是顺应地势的走向或是有意弯曲成一定的弧度,有些地方甚至连续出现两个九十度的拐弯,其军事防御目的非常明显。因为年代久远和缺乏维护,现在,古城内“五纵三横”的街巷格局已经很不明显,但是,中街和一些小巷仍然完整地保留着古朴的风貌,条石或磨盘石铺路,两侧是一座座紧紧相邻的院落,中街上,还建有两座过街楼。在一个丁字街口,正对小巷的砖墙上方,镶嵌着一座砖雕照壁。在民居建筑中,把“泰山石敢当”石雕镶嵌于墙壁下方的做法非常普遍,但这种将风水照壁高悬于三层楼房的墙壁中央的建筑手法则非常少见。遗憾的是,照壁中央的砖雕已经被人偷走,据村民说,砖雕图案以麒麟为内容,后来它出现在附近一座开发过的城堡式民居建筑中。   
         除少量近年新建的民居外,城中建筑大多建于明末,这些民居以三到四层建筑为主,古朴雅致,宏伟气派,走在窄窄的小巷中,给人一种高楼林立、鳞次栉比的感觉。城西一带还建有宗教、祭祀建筑,因其地势较高,显得很突出。过去,这里曾是湘峪小学所在地,如今已经封闭。一位姓连的村民带领我们参观了城中的主要民居,我们徐徐走过“大男院”“小男院”“帅府院”“金库院”“绣楼院”“书房院”等院落。从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上来说,湘峪古城的民居建筑与其周边几座古城、古村相似,但其正房更为高大、高层建筑更为集中、气势更为恢宏,同时,它还拥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形式。湘峪民居的窗户多采用拱券式窗孔,窗孔外墙饰以“眉檐垂柱”的砖雕,这是一种已经汉民族化但仍然带有浓郁西式风格的装饰形式。
 
具体路线:
    长风收费站——二广高速公路——晋城/滨河站/小店站/滨河东路——太长隧道——朝北环/阳城/G5503方向——北环城高速公路——西环城高速公路——阳城/沁水/侯马方向——晋阳高速公路——五佛山隧道——晋阳高速公路——牛王山隧道——晋阳高速公路——侯马/运城/阳城北/沁水方向——安阳高速公路——润城北/端氏出口离开稍向右转上匝道——终点
 
来源:太原租车
 
相关资讯:
     太原到常家庄园怎么去?
     太原到榆次老城怎么走?
     太原到晋祠怎么走?
     太原到五台山怎么走?